各教学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编教材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本科生院前期已就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召开线上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规范,及时落实课程教学大纲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范围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所有课程都应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各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所有开课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
二、编制原则
(一)紧扣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贯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时代性、科学性。课程教学大纲要符合时代要求,及时引入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要求,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升教学内涵。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编制要求
(一)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性质、课程代码等课程基本信息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不得随意更改。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教材选编、教学周历制作、教案和讲稿编写、考试命题等)。
(二)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性质不同的课程,或课程名称相同但学分不同的课程,原则上均应编制不同的课程教学大纲。同一门公共课程可根据授课对象按照工科、医科、文科三大类分别编制课程教学大纲。
(三)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途径及预期效果。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点,进行深化和拓展,增强课程的思想引领性,提升学生的素质。
(四)课程教学大纲编制须做到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术语或定义。注意形式美观,标题、序号、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须规范使用。
(五)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参照统一模板格式(详见附件2《2024课程教学大纲格式及编写说明》)。
(六)“XXXX”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附
件3),“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表(附件4)。
四、编制程序
(一)本次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工作实行学校指导、开课单位主导的原则,学校负责发布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性要求和模板,开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及审核工作。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完成后,由教研室组织初审,开课单位组织审定,原则上须执笔人、审核人和开课单位主管教学领导、开课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确定。
(二)各教学单位在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的文件,如会议纪要、会议图片、修订的重点和说明留存备查。
(三)各教学单位充分认识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成立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调查研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任务。本科生院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抽样审查,对审查不合格(含文件命名不规范)的教学单位进行整改。
五、材料报送
各教学单位课程按公共课及专业课分成两类,每门课程以“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命名,公共课及每个专业所有课程以“公共课程大纲或XXX专业课程大纲”命名文件夹,电子版材料打包成压缩文件,以“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命名;公共课及每个专业填写《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或XXX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情况汇总表》(附件1)EXCEL及PDF文件(签字、盖章齐全),以“公共课课程大纲汇总表或XXX专业课程大纲汇总表”命名,所有汇总表电子版材料(含EXCEL及PDF文件)打包成压缩文件,以“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汇总表”命名,2025年2月28日前提交到350307702@qq.com邮箱。
附件:1.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或XXX专业课程教学
大纲编制情况汇总表
2.2024课程教学大纲格式及编写说明
3.“XXXX”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
4.“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表
本科生院
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