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击疫情看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5-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的挑战,是衡量和评判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定海神针。这场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疫情,无疑是对中国这个人口突破14亿的超大型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新考验。

面对疫情的跨地域快速扩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果断决策,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吹响战胜疫情的“集结号”,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战胜疫情的斗争优势。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表现出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和担当,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为战胜疫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重大疫情考验面前,党中央靠前指挥,五级书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控疫情当作第一责任,履行第一要务。实践证明,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之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两个奇迹”的密码,更是我们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制度奥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做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发挥制度优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省、武汉市,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人民解放军、中央和国家部委、各省区市派出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仅用十几天时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组织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外的16个地市。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凸显了中国制度的治理效能,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效率,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执政党和政府的担当和能力。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是中国战胜疫情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支撑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做好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在立法方面,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在司法方面,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审理危害疫情防控案件。在守法方面,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实践证明,依法防控疫情,才能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和力量,实现更好效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四、不断健全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战胜疫情的重要基石

开展疫情防控,是对党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方面,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方面,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在强化风险意识方面,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方面,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力度。在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方面,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五、强化舆论引导、营造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是中国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

打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必须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对内,要让人民群众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会做什么,这对广大群众坚定信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非常重要。对外,要激浊扬清,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共产党在阻击疫情蔓延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彰显中国在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大国形象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我们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有效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同时,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信息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六、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抗击疫情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更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一个历经磨难而越挫越勇的民族。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增强忧患意识,警钟长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危机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学习提升,是中国人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的基本态度。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考验,给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和审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仗,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转自党建研究网)

上一条:新时代共产党员党性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 下一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

关闭